快捷搜索:

「育兒」我國真的缺乏對孩子的審美教育嗎?孩子需要怎樣的審美教育?

 

我國真的缺乏對孩子的審美教育嗎?孩子需要怎樣的審美教育?

聲明:青鳥問答所有作品(圖文、音視頻)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

如內容如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繫本站進行刪除!

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www.6dcc.com/b/s1zb3v50dx.html

20 個回答

  1. #1
    持筆論2022-06-01·TA獲得超過1661個贊

    不能說對孩子的審美教育是缺乏的,但是我認為的確不是那麼的「健康」。我們的教育偏注重理性主義而忽略了感性的體會和表達,過於注重技巧和現實。這樣的做法可能會給生活帶來一定的幫助,但是毋庸置疑會在一定程度導致孩子缺乏審美能力以及創新能力。

    席勒說:「有促進健康的教育,有促進認識的教育,有促進道德的教育,還有促進鑑賞力和美的教育,這最後一種教育的目的在於,培養我們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體達到儘可能和諧」。如果一個人的審美力出現缺失,那將會導致他的創新力出現很大的問題,對事物的看法太過拘泥。

    就比如說許多家長在給孩子報興趣班的時候會選擇性讓孩子去學習,更多趨向於實用性比較大的東西。甚至一些家長並不允許孩子有任何的興趣,他們認為孩子在學生時代首要的目標就是學習。

    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們由於缺乏藝術興趣的培養,久而久之就會導致他們思想固化,審美力出現大的問題。

    部分學校會要求孩子們必須穿校服上學,對這樣的行為解釋為「學生就應該有學生的樣子」。在他們的眼裡,學生如果穿自己的衣服就是不配合管理,可能需要找家長。而在我看來,只要學生們穿得得體,愛穿什麼樣的衣服款式那是他們的自由,不應該限制審美。

    對於究竟該如何對孩子進行審美教育,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01、幫助孩子去發現身邊的美,創造美。作為孩子的家長,我們需要給予孩子更多的陪伴,並培養他們發現美的能力。我們可以帶孩子一起外出旅遊,讓他們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懂得如何欣賞並發現大自然的無限風景。

    審美力的培養重在生活日常,我們還可以帶著孩子去做一些「親子活動」,在玩耍的過程中感受到快樂生活的美好。或者帶著孩子一起去製作一些手工的東西,讓孩子更具備創造力和審美力。

    02、注重培養孩子興趣愛好,發展他們的特長。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絕對有利於他們審美力的形成,畫畫、唱歌、吉他、鋼琴、舞蹈等等,都屬於不同的藝術形式,可以學習。美應該是多種多樣的,不應該隨便就被定義,藝術教育更是美感教育中至關重要的一個課程。

    同時學校和老師也要尊重孩子的一些「另類想法」,不要去固化學生們的思考力。杜威、柏拉圖等教育學經典認為「在兒童的認知發展過程中,不要過於注重理性主義而忽略其感性體會與表達。兒童審美發展是至關重要的,而美育在教育的規劃、實踐和評價中容易被長期被忽視,當兒童全面發展變得不平衡時,美育可以說是塑造兒童個性發展的「最後手段」」。

    孩子審美能力的強弱也決定著他們擁有怎樣的創新能力,所以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應該著重去培養以及引導,讓他們更為全面去發展。

  2. #2
    建築資料佬2022-06-02·TA獲得超過105個贊

    不缺失

    如果非要對一個孩子的審美進行教育,我覺得也是讓孩子喪失自我審美水平的一種方式,這也許也是為什麼學藝術的很多,真正有成就的卻少之又少,能成大家或獨樹一幟者,必定是有鮮明的個性和獨特的審美水平的。


                                     

    舉一個例子:梵谷沒能在生前成名,不是他沒接受審美教育的問題,要知道「19世紀中葉,多數畫匠都出自於皇家美術學院,他們有著深厚的素描基礎,並且精通人體解剖,畫風嚴謹細膩,而梵谷的作品,畫風怪異,不講究細膩和細節,更多的是精神世界的綻放,這種風格在當時的人來看是無法理解的。」(節選於《價值規律》p220)。如果梵谷接受了所謂的教育,那美術界得損失多少價值。

    再對比現在國內和西方國家對藝術的教育方式,即便有教育有相似性,但我個人認為西方國家更尊重個人的審美,而不是(繪畫、音樂、舞蹈)技術的傳播。所以基於這種考慮,我覺得國內「審美教育」缺失與否都對人的審美水平沒多大影響,那又何必糾結這個問題呢?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歡迎不同觀點的知友討論,但請相互尊重,要知道:這個世界人人都是井中之蛙,都可以跳出安樂窩去看看外邊。單純的噴子的話,就請繞行吧。

    【審美是人類理解世界的一種特殊形式,指人與世界(社會和自然)形成一種無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關係狀態。審美是在理智與情感、主觀與客觀上認識、理解、感知和評判世界上的存在。」】

    【教育通常有廣義和狹義兩種概念。廣義的教育泛指傳播和學習人類文明成果,即各種知識、技能和社會生活經驗等,以促進個體社會化和社會個性化的社會實踐活動,產生於人類社會初始階段。狹義的教育專指學校教育,即制度化教育。教師直接向學生教授一系列課程,包括閱讀、寫作、數學、科學、職業技能等。

  3. #3
    射手賀浩2022-06-01·TA獲得超過953個贊

    不能說缺失,但確實不健康。我們的審美教育更偏向於一種對「術」和技法的追求。審美教育即「美育」,通過繪畫藝術可以培養對美的感受力和審美的敏感性。但不得不說,大部分國人路子確實是走偏了,不是我們不想,而是審美本身就是非常感性的,難以通過系統理性的方式去批量培養。國外的美育相對好些,但國外的教育理念拿到國內難免水土不服,難以適應和契合我們的需求,因此我認為我國的審美教育還處於摸索階段。

    自古以來,美育的教育思想就作為一種基本要素存在於教學理論中,最早提出美育思想的是席勒,席勒說:「有促進健康的教育,有促進認識的教育,有促進道德的教育,還有促進鑑賞力和美的教育,這最後一種教育的目的在於,培養我們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體達到儘可能和諧」。在資本主義工場橫行的時代,為緩解人們過渡的統一標準、人性麻木、缺少個性的情況,席勒提出了美育學說,目的是想通過美育解放人性,達到政治上的自由。

    杜威、柏拉圖等教育學經典認為在兒童的認知發展過程中,不要過於注重理性主義而忽略其感性體會與表達。兒童審美發展是至關重要的,而美育在教育的規劃、實踐和評價中容易被長期被忽視,當兒童全面發展變得不平衡時,美育可以說是塑造兒童個性發展的「最後手段」。

    美育最重要的目的和目標可以概括為:發展美感,即體驗、創造、評價和表達美;發展與自然和社會中美的關係。藝術不僅滲透在兒童的敏感性發展中,還伴隨在兒童個性的成長中,如認知、情感、社會和心理運動等方面的整體發展。培養藝術的審美能力,並不是要求兒童成為「藝術大師」,其實是把與藝術領域狹隘的專業性和目的性分離,使藝術成為個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美育,和美術教育不同,美術強調的是「術」,是技法的學習和訓練。美育沁潤在生活的每個角落,美育是審美教育,也可以稱之為感性教育,不僅僅是繪畫藝術中的美,可以是語文的文字之美,音樂的旋律之美······

    在美育活動中,培養審美敏感性是美育的基礎,「審美敏感性」更像是在生活中發現美,享受美的雷達,它能讓我們感受美,享受美的生活。美育可以通過繪畫的方式去培養兒童對美的種子,但不只是畫得像,畫得好看等浮於表面結果。美術老師應培養兒童積極觀察、體驗和創造在藝術、自然甚至人際關係中的美。

    教師也應該儘可能地為兒童提供多樣化的表達和自我實現的方式。把美育作為兒童了解自己和現實世界的工具。美育是鼓勵兒童在教育過程中成為創造者的一種方式,而不僅是被動接受他人的知識的過程。

    美育(審美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向我們介紹藝術、經歷審美體驗,而不只是獲得藝術知識。對繪畫技法的一味追求,導致過度強調創作結果的「好看」「像」,而忽視了藝術審美發展的重要性,反倒容易失去繪畫藝術的本心,捨本逐末。

    良好的美育使人有責任感、獨立性,使受教育者能夠成長一個全面發展的人。每個孩子應該有機會發展自己的觀察、體驗、評估和創造美麗事物的能力,換言之,兒童需要在美育活動的過程中正是需要體驗、創造、評價和表達美的過程。因此提供兒童健康的學習環境和積極的審美體驗的美育才是重中之重。

  4. #4
    小蘋果傳032022-06-01·TA獲得超過930個贊

    我們都曾記得雨過天晴,一道彩虹破空而出,一端掛在天上一端隱失在山林或大河深處……自然界氣候的變化所表現出的動態美很大程度地豐富了山水自然景觀,這充滿生命活力與靈性的大自然的水光山色令我們心境祥和愉悅、舒爽快樂。

    從古至今,人類都在大自然中受到美感的浸染,表現大自然的藝術作品可以說在每個藝術門類中都占據很大的比例,從而使人的美感素質受到培養。對於孩子來講,可以將藝術品中的大自然山水與生活中真實的自然情境相比較而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

    這些不勝枚舉、朗朗上口的詩句都表現著自然的壯美與幽美。這些文學作品以及美術作品、工藝品在表現自然之關時,各具魅力,通過對這些作品的欣賞提升孩子對人自然美的領悟能力再好不過。

    但我們更多的是要把孩子帶進大自然中,在一花一草之間感受。花葉上泛光的影子,花草的芳香以及悅耳的鳥鳴,小溪中五彩繽紛的卵石,蝶兒飛舞,蜻蜓棲落等都能令孩子流連往返,從中品味到和諧生機之美。我們在大自然中培養孩子的關感能力,除了計孩子在自然神秘之美中感受外,還要培養孩子通過山水折射出自身人格的美,欣賞人格美的高尚與宏大。

    那麼,通過山水自然怎樣去培養孩子們的審美能力呢?山水自然之美,是一種自由和諧的大境界。現代社會,由於工業文明的發展,個體心靈處干一種緊張狀態,人類文明越發達,人生的情趣意味就越淡薄,加上我們所身處的世界,無論都市抑或村莊,都充滿了擁擠、污染和壓抑的氣氛,大自然與人的分離愈來愈明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變得越來越缺乏詩意。這就要求我們首先培養孩子的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理念,只有熱愛自然,與大自然和諧共處,才能發現自然之美,才能感知山水的詩情畫意和人類心靈的家園,才能使自己的內心境界受到自然的滋養、關愛和慰藉。

    培養孩子對自然的美感能力,不僅僅讓他們感到一種美的景致,還利用對其美感能力的培養來啟迪孩子們的心靈,通過啟發孩子對自然美感的某種暗喻性的讚美,喚起孩子對人的某種品德的愛慕。比如,引導孩子觀賞傲立雪中的青松,啟發孩子認識青松凌霜不屈的精神,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精神;觀看動物園的老虎,啟發孩子認識老虎的勇猛威嚴;大海的雄壯遼闊,森林的博大生機……讓孩子們有了自己的美感體驗,變得敏感、激情而充滿朝氣。

    大自然的一切美好景觀不僅能培養孩子的美感能力,更能鑄造孩子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以及崇尚大自然的美好心境與情操。

    美感的形成原理

    什麼是美,美是怎樣產生的?為什麼有的客觀事物能夠使人感覺到美,有的客觀事物不能夠使人感覺到美?為什麼有些人認為美的事物,另一些人卻認為不美?為什麼過去人們認為美的事物,又認為不美?

    對於這些關於美學現象的最普通的問題,從來都是那些善於思考問題的人們非常關注的問題。從古到今,有許多人用超人的智慧和努力來試圖解決這個問題。然而,到目前為止,這個看似非常普通的問題仍然沒有被任何人真正解決。本文利用觀念主義的哲學思想,試圖為解決這個千年難題探索一條途徑。

  5. #5
    xiaofendy2022-06-01·TA獲得超過29054個贊
    可能大部分父母會覺得"吃飽穿暖"和"好好學習"是最受關注的兩個重點。
    而對於孩子的打扮方面則不是那麼重視,甚至還會對孩子過於在意穿著打扮表示出一定的擔心,認為孩子過於追趕時髦不但會使孩子的學習受到影響,還會滋長孩子的虛榮心。
    父母們往往更傾向於勤儉持家,小孩子又不懂好看不好看,只要衣服穿著舒適就行了,好看與否沒那麼重要。殊不知這卻往往會造成孩子審美能力的低下。
    一個孩子在沒有美感的環境中長大的話,很難擁有感知美好的能力,可想而知他會喪失多少生活中的樂趣。當一個人以得體大方的形象出現在眾人面前時,他往往也能夠收穫更多他人的關注和尊重,而別人的關注和尊重又令他更加善於表達和熱愛溝通,從而獲得更多正向、愉悅的情緒體驗,如此才能形成更加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而一個對於自身形象不甚自信的人,只會變得越來越害羞、自卑,不願和他人進行交流。
    一直到現在,鋼琴班、舞蹈班一直是家長給孩子報課餘興趣班的熱門選項,目的是為了陶冶孩子的情操,讓孩子學會審美,在藝術中得到人格的塑造。還有一些家長會常常給孩子買漂亮衣服,做好看的造型,這也是給孩子進行審美教育的過程。
    孩子需要怎樣的審美教育?
    家長要讓孩子明白,能否得到大家的關注,外表並不是最重要的,品性、內涵才是一個人的處世之道。在日常生活中,家長也可以引導孩子在其教養或者學習方面發現他們的價值所在,讓孩子除了在衣著打扮方面以外,學會從更多角度去評價自己。
    幫助孩子學會理性思考
    很多時候孩子做出的一些選擇,往往並不是因為孩子真的喜歡,而是看到別人那樣做了,自己也跟著去做。面對這種情況,家長就要引導孩子如何進行獨立、正面的思考了。比如:這件衣服你真的需要嗎?還是因為別人都有了你也想要呢?它的價值在哪裡?孩子經過自己的思考後,如果他認為有合理正當的理由,那可以買,如果孩子覺得好像也不是非買不可,那就放棄。慢慢讓孩子學會對事情進行獨立、理性的思考,從而建立一套正向的價值觀。
    讓孩子認識什麼是真正的美
    價值觀尚未形成的孩子們,往往會以標新立異的裝扮來證明自己已經長大了。面對這種變了味兒的"潮流",家長應該讓孩子明白,美的本質不是一味追求新潮,而是在於真實。你現在這個年紀的可貴之處恰恰就在於青春和純真,哪怕不化妝不一味追求"個性",也一樣是美麗的。
    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來自父親的力量不可忽視。爸爸的個人形象乾淨、得體,孩子肯定也會受其影響,從而讓使自己變得乾淨、大方。如果爸爸在家髒衣服臭襪子隨手亂扔,恐怕孩子也會以此作為生活的常態。老話兒說的"邋遢爸爸鼻涕孩兒"就是這個道理。
    美麗是沒有約束的,每個人都有值得他人欣賞的點。
    審美的概念指的是人類認識世界的方式之一,是在理性與感性、客觀與主觀的基礎上認識、評判世界上的存在。所謂審美,一定要將''審''和''美''相結合。
    家長在對孩子進行審美教育的過程中,一定通過耳濡目染的方式調動孩子自我的審美認知,才有助於孩子形成自己對於''美''的態度。
    我們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美''不僅僅停留在我們的相貌和穿衣打扮,還與每個人的儀態、談吐、為人有關。
    要讓孩子懂得''美''的概念,首先要教會孩子用開闊的眼光看待美,一個人哪怕在五官、樣貌上稱不上完美,但是優雅的氣質、迷人的個性是''內在美''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生活當中同樣很重要。
    父母們平時對美好事物的欣賞,也將使孩子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平時家長們可以通過旅遊、逛畫展等方式,培養孩子對美的鑑賞能力,因為畢竟良好的外在形象,仍然需要內在氣質來加以支撐。
    培養孩子的內在修養,自信最重要。
    審美的概念不應該是單一不變的,欣賞一個人應該要從整體出發,內外兼修。
    孩子氣質的培養最重要,
    我們希望孩子外在精緻得體,內在氣質出眾,並不是為了取悅他人,而是希望孩子在獲得他人尊重的同時,對美擁有更深層次的認知,從而更加積極向上的生活、更加認真地來對待這個世界。
  6. #6
    水懵水懵睡夢2022-06-01·TA獲得超過7個贊
    首先,不缺乏,你看我們的書法、繪畫、陶瓷、絲綢、園林、美食等等,這些都是由大眾的審美觀形成的。
    其次,審美教育是啥?審美是一種對事物的評價,孩子們會受到家庭的影響,然後對事物做出自己的評價,這是最原始的審美教育;然後通過學校的學習,對事物的評價又更深一層。審美不僅僅是你會跳個芭蕾,彈個鋼琴啥的,那些都是外在,但是這些外在是最鼓吹審美教育的,因為這是一門生意,而且是穩賺的生意。
    第三,審美本身是個很主觀的事情,但有人總要搞出個高低級,但是這些人卻視普羅大眾的審美觀為低級庸俗,自己的審美觀陽春白雪,他們壟斷了對美的解釋權,他們想永遠高高在上,他們通過電視、報紙、書籍等各種手段傳播並強化他們的那一套理論,久而久之,讓一部分人對自己的審美觀產生懷疑,以至於對他們頂禮膜拜,大家都說自信的人最美,那麼一群對自己審美觀失去了自信的人,只能人云亦云,形同木偶。
    最後,孩子要怎樣的審美教育?這沒有標準答案,每個人所處的環境不一樣,審美觀亦不一樣,何必用一套相同的標準造成一群相同的木偶,我想著也是不美的。與其教孩子審美,不如教孩子自信,自信的人最美。
  7. #7
    青鳥問答網友3876a952022-06-07·TA獲得超過42個贊
    是存在缺失情況的,美來自於生活,而顯然我們的生活並非處處為美,反而審丑文化盛行,抖音、快手、B站等視頻平台的低齡化與低俗化現象,都說明了我們整體的審美水平本身是不高的。而父輩們審美水平不高的情況下,想一步登天提升審美水平是很艱難的。特別是在於在對美形成觀念的黃金時期正逢學業這一大問題上,往往會拋棄前者。因此大多數學校,特別是教育資源缺乏的地區,對於美術課的開設本身就是為了完成指標的應付,就不太能指望普通學校能進行充足的審美教育了。
    孩子需要怎樣的審美教育的前提就是作為父母應該有一定的審美,如果作為父母都不知何為美,那教育美很有可能走向畸形。但鑑於我國國情,我個人認為這審美是要慢慢來的,現在有一定審美能力的青年人的伴侶或者房子都沒有,怎麼談孩子們的審美呢?
  8. #8
    lxaidj20122022-06-06·TA獲得超過100個贊
    我認為極度缺乏,因為多數家長都比較缺乏審美教育,無法對孩子進行言傳身教的影響。審美教育是立體的,從小時候認識大自然之美,背的古詩詞之美,到繪畫、音樂、行為舉止和語言形體之美。這是一個綜合素質的養成過程,不能以偏概全。首先是以認可我們的中華文化之美為核心,人從自己的文化出發,去認知世界的時候才會發現屬於自己的獨特的美好。故人所說的「腹有詩書氣自華」就是這個意思。
  9. #9
    荀靖雁cb2022-06-03·TA獲得超過1個贊
    不能說對孩子的審美教育是缺乏的,但是我認為的確不是那麼的「健康」。我們的教育偏注重理性主義而忽略了感性的體會和表達,過於注重技巧和現實。這樣的做法可能會給生活帶來一定的幫助,但是毋庸置疑會在一定程度導致孩子缺乏審美能力以及創新能力。
  10. #10
    zdy8602022-06-01·TA獲得超過17個贊
    1. 審美教育其實跟一個國家的整體發展水平相關。比如,孩子的玩具,玩具廠家的審美跟不上,孩子的童年都處在這個環境中,自然審美水平不高。

    2. 目前的大多數父母所接受的藝術教育普遍欠缺,自身審美都存在問題,自然也就沒有辦法給孩子提供好的審美引導。

    3. 當孩子生活的環境美的事物,美的設計,美的物品,越來越常見,自然孩子的審美就會提高。

  11. #11
    淡水羅卜f812022-06-02·TA獲得超過37013個贊
    那得看你的家庭了,對普通家庭來說,做父母的都沒有審美,那他們能教好孩子嗎?美學是一項燒錢的玩意,看畫展、聽音樂、聽歌劇、看藝術展,都挺費錢的。尚在溫飽階段的家庭根本捨不得出這個費用。
  12. #12
    校長霞0D42022-06-06·TA獲得超過6個贊
    應該要注重培養孩子興趣愛好,發展他們的特長,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絕對有利於他們審美力的形成,畫畫、唱歌、吉他、鋼琴、舞蹈等等,都屬於不同的藝術形式,可以學習。美應該是多種多樣的,不應該隨便就被定義,藝術教育更是美感教育中至關重要的一個課程。
  13. #13
    講的挺好的2022-06-01·TA獲得超過1個贊
    缺,而且相當嚴重,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就連大人都很多垃圾東西,垃圾事物都無法識別,幼兒園的音樂是迪廳裡面的,小孩的穿著打扮都是成人化的,低胸露背的等等,比比即是。
  14. #14
    建博涉09h2022-06-03·TA獲得超過1個贊
    在某個層面,我國確實對孩子缺乏審美教育,應該從小培養孩子高雅的審美。
  15. #15
    小J屁B孩2022-06-05·TA獲得超過8973個贊
    自古英雄出少年,孩子的審美一定比你厲害千萬倍。反而父母卻很少出現有智商智力的父母,全是統治者教育除了,你是我的奴隸,但是你的孩子是你的奴隸這種層層剝削的文化主題。這也是古代最大的悲哀
  16. #16
    mujiprincess2022-06-06·TA獲得超過1個贊
    缺乏,何止是對孩子,對成年人而言都缺乏。
    請看看我們的娛樂圈提供給我們的大眾娛樂產品,國內電視劇,狗血的劇情、毫無邏輯的對白、誇張的濾鏡;再看看音樂圈,口水歌;抖音;快手;我就不一一列舉了,簡直辣眼睛;
    成年人的世界審美的水平都一言難盡,你指望孩子的世界有多好的審美能力?
    我國的審美教育之路任重而道遠。
  17. #17
    美容秀72022-06-01·TA獲得超過3個贊
    在中國的評價機制下審美教育在一般家庭是被忽略了的,對於家庭條件較好的孩子,父母重視孩子全面發展,審美教育有被重視。
  18. #18
    Ruerrr2022-06-01·TA獲得超過22個贊
    不缺乏 只是教育部門出了呂某人一流的畜類 審美不行 人品更不行
  19. #19
    施香薇Zc2022-06-05·TA獲得超過2個贊
    不缺失
    如果非要對一個孩子的審美進行教育,我覺得也是讓孩子喪失自我審美水平的一種方式,這也許也是為什麼學藝術的很多,真正有成就的卻少之又少,能成大家或獨樹一幟者,必定是有鮮明的個性和獨特的審美水平的。
  20. #20
    春天裡的臣寶寶2022-06-05·TA獲得超過100個贊
    美德 色彩學搭配 從小學習色彩很重要 ,大自然帶來的色彩,春夏秋冬的色彩,最真實的表現出來,美是多方面的,的確要從孩子做起學起來
  21. #21
    大海浪潮號暗F72022-06-05·TA獲得超過1個贊
    自古以來,美育的教育思想就作為一種基本要素存在於教學理論中,最早提出美育思想的是席勒,席勒說:「有促進健康的教育,有促進認識的教育,有促進道德的教育,還有促進鑑賞力和美的教育,這最後一種教育的目的在於,培養我們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體達到儘可能和諧」。在資本主義工場橫行的時代,為緩解人們過渡的統一標準、人性麻木、缺少個性的情況,席勒提出了美育學說,目的是想通過美育解放人性,達到政治上的自由。

其他類似問題